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
:::

回培力新住民資訊網首頁

新住民母語文化學習
:::

【新聚落在臺灣主題】新北市中和華新街,滇緬風情市場讓人彷彿置身異鄉

  • 回上一頁
  • 友善列印
字型大小:
  • 地點:北部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單位:內政部移民署
  • 更新日期:2021/04/22
  • 點閱次數:488
【新聚落在臺灣主題】新北市中和華新街,滇緬風情市場讓人彷彿置身異鄉

拜訪中和華新街要趁早。正午之前,菜市場許多正宗緬甸風味的小攤陸續打烊,熱門小吃店裡的粑粑絲、豌豆粉也逐項售罄。


在緬甸,「茶館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據點,緬裔趙德胤的寫實電影《歸來的人》便展現了這點。緬甸再小的村莊也有茶館,茶館供應小吃、點心,不但是美食中心,也是社交舞台與資訊站。


華新街是緬甸新移民的聚居之地,緬甸的「茶館文化」在此易地而生,桌椅擺到騎樓,許多緬甸新移民一起床就到茶館報到,慢悠悠地喝茶、讀報,朋友來了便天南地北聊一整天,甚至還有人聚精會神地下棋。張開耳朵細聽,陌生的口音流轉,恍惚之間讓人以為置身異鄉。


每一位緬甸移民背後都有極曲折的故事,正如這條難以一言以蔽之的街,五味雜陳。「緬甸料理」包羅萬象,原住民料理之外,融合了鄰近民族的飲食特色,富有緬北雲南、中部廣東與閩南華人,以及孟加拉、印度、泰國等帶來的元素。


華新街三十巷是傳統市場,處處有讓人駐足的稀奇食材—美麗球花豆的巨無霸豆莢(緬甸人愛吃的臭豆)、一束束雪白韭菜根(搭配魚飯)、圓滾滾的泰國蛋茄與水茄(綠咖哩食材)、紅皮南薑、羅望子葉、蝦鬆、香茅、油漬魚乾、炸三角餃(samosa),以及五花八門的炸物,都是緬甸餐桌上常見的料理。


看到不熟悉的食材要不恥下問,但往往上前一探究竟,老闆只吐出讓人費解的緬甸單字,這時候你便知道自己深入了台北的異域。


鑽進市場旁的巷弄,看到一截白色的香蕉樹心擱在桌子上,那是道地緬甸「魚湯麵」店在向你招手。滋味濃醇的魚湯麵喜歡把樹心、樹皮煮進湯裡,並灑上炸物。


要吃正餐,可以考慮從雲南擺夷米線/粑粑絲、豌豆粉、咖哩飯、椰子麵、魚湯麵入手,檸檬或羅望子酸香提味的雲南或緬式涼麵也相當開胃。


華新街小點俯拾皆是,印度烤餅、煎餅尤其受人喜愛。店家現場製作烤餅的過程讓人著迷,師傅熟練地拋甩麵餅,將麵餅鋪在一塊圓石上,噴點水,接著把麵餅「黏」入窯的深處,不一會兒,一片熱騰騰膨出氣泡的烤餅就出爐了,沾奶油或豆泥都好吃,奶茶更是絕配。


緬甸糕點經常使用椰漿、棕糖和糯米製造天然的甜香;有一款緬人愛吃的特殊小麥糕,上頭灑的是罌粟籽。當地常見塑膠杯裝的香蘭葉米苔目(又名涼蝦),以及八分滿白色優格,前者購買後倒入糖水,後者倒入黑糖漿,優格味道讓人驚艷。


華新街店家特別喜歡放金箔貓頭鷹,有大吉大利的招財之意;天氣好的時候,街上的「滇城」經常大陣仗在門口曬好幾排的醃菜乾,這些都是台北少見的街景。還有兩家雜貨店適合尋寶,可以找到招財貓頭鷹、防晒美容香木粉,以及「草果」(緬甸重要香料)與各式醃菜,甚至可以當場穿上「籠基」(沙龍裙)。


從華新街「貴概牛扒呼」(燉牛雜)旁轉進巷子,可以找到「阿芬破酥包」,聲名遠播的小店只賣三種口味:菜肉、豆沙和芝麻。雲南破酥包的表皮輕柔如雲,撕開來層次綿密,內餡爽口。「阿芬破酥包」其實就是阿芬媽媽的住家,白日經常可以看到開朗的阿芬媽在客廳一邊包破酥包,一邊與來來往往的訪客話家常,雲南話不絕於耳。


想更深入了解華新街,可參加「台北城市散步」與「燦爛時光」在地書店合辦的精采導覽,由當地人畫龍點睛指出最道地情報,就像搭直達電梯,瞬間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與趣味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