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保健

如何做個「好心」人 避免心臟傷很大

點閱:178
如何做個「好心」人 避免心臟傷很大

近期名人接連因心血管疾病驟逝,令人惋惜且不捨。心血管疾病常發生突然,導致無法挽回的憾事,留給家人無盡傷痛,但這也讓民眾警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。其實,心臟病與中風是可以預防的。

別仗年輕而輕忽您的「心」

依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,心臟疾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,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,如再加上腦中風、高血壓、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,每年造成5.8萬人死亡,其威脅不容小覷。

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,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,工作壓力大、少運動、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,更應愛護自己的心,民眾應從平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,有效預防並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,需要落實以下的三個重點:

(1)定期健康檢查及自我血壓量測:40歲以上民眾可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,關心自己的血壓、血糖及血脂的數據變化,透過早期檢查、早期治療,並落實居家自我血壓量測,以「722」原則:「7」連續七天量測、「2」早上起床後、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、「2」每次量兩遍,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。健康檢查結果異常者應盡快就醫,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。

(2)天天量腰圍及體重:成年男性腰圍保持在90公分以下,女性腰圍保持在80公分以下,體重的部分,以BMI(公斤/公尺×公尺)數值為依循,以維持健康體重,若發現腰圍或體重有上升的情形,應自我檢視最近的飲食狀況及身體活動量,適時調整飲食與活動量。

(3)健康飲食、規律運動:以「少油、少鹽、少糖及高纖」飲食原則,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,以確保營養均衡,並以蒸、煮、川燙取代油炸。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,例如:慢走、騎自行車、多爬樓梯少搭電梯、多走路、少開車。


辨識心血管疾病急性徵兆,儘快就醫避免憾事發生!

心血管疾病之急性發作如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是危及生命之緊急狀況,儘早就醫可減少死亡及病後殘留失能之嚴重度,增加復原機會。多留意自己或親友身體的變化,如果出現胸悶、胸痛、心悸、呼吸困難、噁心、冒冷汗、頭暈或暈厥等症狀。國民健康署提供腦中風徵兆口訣「微笑、舉手、說你好」,當身邊有人不舒服時,可請他(她)做以下動作:

微笑:是否有嘴角歪斜臉不對稱。

舉手:平舉雙臂,是否無力下垂。

說你好:是否說話不清楚。

如出現以上任一症狀,不要自行開車,應立刻撥打119,並記下發作時間,3小時內迅速就醫,把握黃金治療期。


  • 編修日期:2022/12/13
  • 上稿單位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
更新日期: 2024年4月26日